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历史架空 > 大明嫡长子 > 大明嫡长子 第204节
  反正也有‘年轻’的,进屋坐下之后,朱厚照就指着他,“关上门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王守仁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戏码,他虽然在学术上有进步,但在官位上还是一般,见到威严的皇帝,多多少少还是拘谨,因而一个字都不敢乱说。
  “遵照王先生的建议,朕已经暗授李阁老作为说客,不过一夜过去没什么好消息,如此,想必就会是坏消息了。朕顾全大局,但朝堂、内阁的大局、可大不过大明天下这个大局。”
  王鏊也眉头紧锁,“刘阁老为人刚直、做事严谨。臣二十年前便听说他之名。且观其所为,与陛下所谋有不谋而合之处,刘阁老为四朝老臣,官声极佳,原本是极好的内阁首揆,只可惜复套之策不能为他所接受。”
  王守仁听得这些,心中已然翻起惊涛骇浪,这是皇帝和心腹在商量朝廷里最为敏感的事情了,竟然就这么让他听了!
  “……既然如此,陛下也只能乾纲独断了。”
  朱厚照摸了摸下巴,“朕也的确算是仁至义尽了。”
  其实他还是觉得刘健是个好官,不管迂腐不迂腐,他至少是个不会害民的官,而大明,现如今还是缺乏这样的官员的。
  所以最初努力的方向肯定是以平稳过渡为最佳,结果不如意那也没办法。这就叫为最好的结果努力,为最坏的可能准备。
  “伯安,听了半天你听懂了么?”
  王守仁被忽然袭击,还好他算是镇定的人,立马回奏说:“粗略听了些。大意……应是陛下与刘阁老关于复套之策意见相左。”
  “不错。你觉得该不该复套?”
  “臣以为也没有该与不该,大明占据河套、失去河套的时候都有过。这一切还是要看帝王的意志。陛下,臣斗胆一言,若复套之争于激烈之处时,涉及孝庙当如何用词?”
  这个家伙,讲话倒是隐晦。
  他那意思,失去河套的就是你爹!到时候争起来,皇帝这边肯定是要把河套的重要性无限拔高,可这样一来,弘治皇帝的历史定位要怎么去摆?
  王鏊在一旁赞赏般的点头,所谓玉不琢,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,王伯安贵州之遇过后,确有长进。
  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。
  朱厚照却压根不理,“我怎么记得,弘治十五年、十七年,先帝几次要对西北用兵,这不是一直为前兵部尚书刘大夏所劝阻吗?”
  这屎盆子扣的……
  但朱厚照也没有办法,他倒想用光荣伟大正确的办法来做事,可如果不行,那就别怪咱犯浑了!
  当年朱棣也是这样,脾气一上来,读书的种子也杀。
  “……应该也不会有胆大之人敢如此叫嚣吧?”王鏊寄希望于不要到那种程度。
  其实朱厚照比他更豁达些,“有又如何?复套必须列为国策!不管用什么办法!”
  一个复套、一个开海,
  这两个都是向外去寻求资源,海上有银子,河套有粮食。而且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,因为复套必须要军事力量,所以需要开海筹集银子,而开海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具体利益,其实还是需要军事力量稳住大局。
  不是他疯了,一定要和这些老头过不去,实在是大明王朝内部的问题反而更吓人,宗藩庄田、官绅优免、卫所屯田……随便挑一个搞搞也比复套所引起的‘地震’要大吧?
  朝廷当中当然有人会觉得皇帝刚登基有些激进,可那是他们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更加棘手的难题。
  三月十八日,京师中会试还是照常举行,朝堂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动,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皇帝和内阁的矛盾缓和了,而是因为西北还没有消息,但那一天,总该是要来的。
  第二百三十三章 欺人太甚
  宫门在钟鼓声中缓缓打开,文武百官进入紫禁城,按照文官位东面西,武官位西面东的顺序过广场、进大殿。
  明代有在奉天门早朝的习惯,不过朱元璋规定的早朝时间特别早,大约在凌晨5点,这个时候天还冷呢。
  朱厚照自己都受不了这寒风,所以登基以来都是在奉天殿早朝。此外,他也没有像弘治皇帝那样继续午朝,而是改为了在乾清宫处理政务,虽然也有些人继续建议,但是那些奏疏都被扔在了一旁。
  紫禁城在有官员、太监、宫女的时候才让人感觉这不是历史,而是现实。刘瑾一声‘有事启奏、无事退朝’之后,朱厚照也从混乱的思绪中回神,注视着台下这一溜的国家重臣。
  复套之事在百官之中引起争议极大,说是弄得人心惶惶有不为过。
  但朱厚照处理政事以来,对政见不合者处置颇重,如今又到了这个时候,老实讲,除了那种不要命的御史,就只能位高权重的重臣来领个头了。
  刘阁老当然感受得到此时的政治氛围,尤其杨一清的军报还没来,正是时候,如果真得打了胜仗,到时候岂不是回天乏术?
  “陛下。”
  大殿之上,老而浑厚的沙哑之声回荡,刘阁老也属望七之年,他晃荡着身子执笏板在龙椅的正下方躬身,
  “上月,陛下降下圣旨,令群臣商议,以三年为期解决朝廷弊政、议定国家大政。臣听闻,百官振奋,天下更新,皆以除弊为新为日日所盼。广开言路,兼收并蓄本为明君所为,陛下少年登基,实为大明之福、祖宗江山社稷之福。然,连日来,臣偶有听闻朝廷欲将复套列为国策,摇旗呐喊者有、叱而反对者也有,且有愈演愈烈之象,若朝廷不加以管束,则上至百官、下至小民,人人妄议国政,致使官场民间戾气抖升,如此,岂不有违陛下集思广益之初衷?因而,臣恳请陛下能够早日决断,务使人心分散、朝堂动荡!”
  刘阁老这么说,王鏊、韩文等人听到了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
  皇帝透露出意思已经好几天了,但是朝堂上却没动静,总不至于在拖吧?这是不符合皇帝喜欢效率高的性格的。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在等,等西北的战事结果。
  刘阁老一开始可能想不到,但三两天时间一过就反应过来了,如今在早朝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来,就是不想让皇帝再拖下去。
  “阁老。”
  韩文现在成了朝野所认定的皇帝的急先锋,有些人笑他,但这些笑他的人背地里也想成为他,从他一直被弹劾就看得出来,说到底,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宠臣。
  “复套之议,乃是涉及边疆形势的大事,如今朝廷正在西北用兵,杨应宁是胜是败,陛下和满朝同僚皆不得而知。此时何必着急议处?以下官所见,还是要有个确切的消息再说。”
  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沉默的看着这一幕,他前世看历史时,听闻万历皇帝初年上朝就是听大臣们吵架,吵到后来他听得很烦,对早朝也完全失去了兴趣。
  现在也是一样,他当太子时还可以亲自上阵,但当了皇帝则有些不一样,弘治皇帝刚驾崩时的出兵之议不提,当时实在紧急,往后还是要与之前有些区别。
  有些人,他不说,你怎么知道此人的政见、站队是不是和自己一样?别人又怎么知道他如何站队?
  韩文的话,有些揭刘健‘小心思’的味道。
  但刘阁老是什么人,纵横官场几十年,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?
  他微微转头,眼皮子也不抬,身子看着都有些僵硬,轻声反问道:“大司徒的意思,杨应宁此战的胜负还大大关系朝廷的国策?”
  韩文不疑有他,“宁夏,正是复套前线,自然影响。”
  “那,大司徒觉得如何影响?杨应宁败了又如何?不败又如何?朝廷议定国策,是不是看杨应宁,若他胜了则复套为国策,若他不胜,则复套不为国策?”
  韩文面皮一紧,这个刘希贤,都说他刚直、不爱拐弯,其实话里也是处处玄机。
  这个话他是不能轻易接的,如果接了,那这事儿也就没什么好议的了,反正就看西北大战的结果。
  这对于刘阁老来说是可以接受的,他和皇帝抗争,本就处于劣势,甚至于自身也是带着‘舍生取义’的念头来的,最后捞到一个拼运气的结局有什么不可以的?
  但是这对皇帝来说就不可接受了。
  “胜了有胜了的议法,不胜有不胜的议法,陛下议定国策也不是全看他杨一宁,若按照刘阁老的说法,又何必在君前提起?等军报的结果就好了。”
  刘健面色不动,韩贯道也是个如泥鳅一般的人呐,想这样简单便拿捏他的错处,倒是不容易。
  “老臣该不该提起,这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。”老人家又将话题带回皇帝的身上。
  和其他人吵,能吵出个什么结果来?
  但皇帝的‘党羽’却未必能如他愿。
  王鏊又开始讲话,“阁老,大司徒所言有理,复套既涉及宁夏,则宁夏之战没有结果,陛下又如何能够决断?”
  忽然间有一洪亮的声音响起,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,“臣兵科给事中陆纶有本启奏!”
  朱厚照视线向上抬,看向远处的壮年人。
  “臣以为宁夏之战处复套前沿,若论影响,自然是最大,但若论结果,则两者实无关联。朝廷若败于宁夏,则务必修生养息、恢复国力,以图将来;朝廷若胜于宁夏,有此一战之功,也因与民休息,不可使民太多,因而微臣以为复套不应列为国策!朝廷积弊,生民不易,值此时,朝廷更因珍惜民力!愿陛下使之以时,则力无竭矣!”
  刘阁老带了个头,那么其他的一些官员也就敢于说话了。毕竟刘健是四朝元老,硬要说,也是先帝留下的托孤之臣。
  如果皇帝还在意自己的孝名,则必定不会过分的处置刘健。
  朱厚照微微握紧拳头,这算盘打得响啊,他岂能不知?
  所以越是不能处置刘健,他越是觉得……欺人太甚!
  “书生之言!”吏部除梁储外的另一个侍郎,焦芳也忍不住了,“你们只听复套就说陛下不惜民力,可陛下是准备本月复套,还是下月复套?定为国策是要百官以此为目标,所计划的时间至少也要三到四年,这不正是爱惜民力之表现?你张嘴就说不惜民力,可见你想也不想只知反对,推而论之,复套之策于大明之利,你也丝毫未想过。”
  焦芳这个家伙,嘴脸比谁都要夸张。反正是支持皇帝的,所以他不怕,但凡什么事有他,马上朝堂就要变成菜市场。他是不要脸的人,所以什么话都往外扔,不把你们搞得头昏脑涨决不罢休。
  陆纶面露正色:“论事就论事,焦侍郎何必呈口舌之利攻击于我?焦侍郎非我,又如何得知我不知道复套之利?”
  “我一看也知……”
  “咳。”
  皇帝咳嗽了一声。
  焦芳、陆纶等人全都转身面向皇帝鞠躬。
  “不要吵了。”
  众臣默然。
  “奉天殿不是吵架的地方,今日不是议此事的时候。刘阁老。午后到侍从室递个条子,六部九卿主官全都来。”
  这是要缩小圈子。圈子一缩小,那就不一样了。因为朝廷的重臣中,朱厚照经过几年时间经营,其实换得差不多了。大部分可都是支持他的。
  “陛下!”陆纶咬牙,“祖制,朝堂大事于早朝而决。朝廷国策,事关重大,望陛下能够早做决断!”
  朱厚照站起来身,从上面踩着台阶一点一点走下来。
  他也不是要龙颜震怒的样子,其实是没什么表情的,就是淡漠的望着他说:“退朝。”
  随后直接从奉天殿出去了。
  ……
  ……
  但一走出奉天殿,皇帝的面容中显然有愠色,一路上风风火火,其实搞得伺候他的宦官、宫女人仰马翻。
  因为没有人预料到皇帝下朝会这么早。
  侍从室前,丰熙、郭尚坤匆匆忙忙的走出来跪在门口迎接,已经有了小太监过来递话,说皇帝今儿心情不好。
  丰熙、郭尚坤两人其实也感觉不到早晨的寒冷,甚至还紧张的要擦汗。郭尚坤还从袖口之中拿出一奏疏在看,上面条目式的记着1、2、3、4……这些东西。
  丰熙瞄了一眼都不由佩服起郭尚坤来……这个时候还不忘要多记一些。
  皇帝心情好的时候,如果问起什么没答上来的话,其实还行,或者回去查一下也可以。但是一旦心情不好,那就不好讲了。
  虽说没什么大罪,但是你一问三不知,盛怒之下难道不会把你直接贬到边关苦地?
  “微臣丰……”
  龙撵到了乾清宫,皇帝果然面容整肃,迈着大步、走得极快,一路生风的样子。他们见礼的话还没说话,就见皇帝不耐烦的摆手,“该干什么干什么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