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历史架空 > 大明嫡长子 > 大明嫡长子 第506节
  热热闹闹的时候,旁边的主干道上来了三匹军马,来人像是宫里打扮。
  他们急急的冲了过来,高喊道:“启禀陛下!宁夏有军情上奏!”
  朱厚照眉头一落,沉声道:“回宫。”
  第五百四十五章 圣旨不是擦屁股的纸
  有军情,其他的事也只得暂停了,不过朱厚照还是不忘带了一点红薯回宫。
  这玩意儿不适合当主食一天三顿的吃,但是如果烤红薯仅作为零食之类的吃食,还是比较美味的。
  穿越回到这个时代,他在地位上确实无与伦比,不过时代限制,许多事物都已经离他远去,能够找到一样熟悉的东西回味回味,当然不能放过。
  只可惜现在在培育推广阶段,不能全都吃了,所以解解馋便也罢了,大约拿了10个,想着到时候再赏赐一些给后宫的嫔妃。
  这不算什么,关键是被他揣在怀里的奏报。
  听着啪嗒啪嗒的马蹄声,朱厚照移在车厢之内,掀着门帘静静的看着京师两侧的民房,至于思绪则已经飞到千里之外。
  即便没有身处宁夏,但他基本可以确信这个安化郡王造反闹不出大事。
  只不过藩王造反,实在不算什么增添光彩的事情。
  “陛下,可是有什么心思?”皇帝的马车外边儿,许冠骑着马随护左右。
  “无事。对了,那个叫韩十二郎的,是不是与你有特别的交情?”
  “微臣确实与他相熟。”
  “他又立了新功。”
  许冠欣喜,但嘴上说道:“那也是托陛下的福,若无陛下运筹帷幄,他也立不得什么大功劳。”
  朱厚照无语,“你怎么尽和刘瑾学怎么讲话?”
  刘瑾:┭┮﹏┭┮
  “臣、臣说的是真心话了。”许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。
  这个憨憨。
  宁夏镇的总兵和副总兵果然死了,朱厚照原先以为这些个贪官当不得什么大用,没想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算是能坚守底线。
  大部分人或许都是这样,小贪小拿都是有的,但碰到大问题又不一样。
  如此一来,过往不论,作为皇帝他要给这两个人追赠些死后的荣誉。
  与此同时,宁夏镇现在还没有总兵。
  有了朔方镇以后,宁夏镇的军事地位下降,军屯的地位反而更加重要。
  此外,还要再派一个新的守备太监。
  皇帝甩了甩袖子,脸色重新认真起来。
  到宫里以后,他只留内阁四位阁老。
  除这他们,只有刘瑾在拨弄香灰,舀出来倒掉些,再盖上那个金盖儿,随后一股熏香飘出,白色的烟缓缓上升。
  穿堂而过的微风吹动皇帝黑色的长发,这种爽快感……秋天就是比夏天让他感觉舒服。
  三个老人、一个中年人都在他的身后,一人坐着一个凳子。
  安静的大殿中在某个时刻传出皇帝的声音,
  “清理草场、军屯是朝廷的旨意,朕……”朱厚照侧过身,“与各位阁老当时都是想好了的。其中的利、弊……你们四位都是见识很深的大才,绝不至说出军屯之弊不该除的话。”
  皇帝摆了摆手。
  边上的刘瑾心领神会,将那份奏疏先交到杨一清的手上。
  与此同时,皇帝继续说:“朕记得刚刚王先生说的一句话:大明可再无饥民。愿景极好,只不过这怕是不容易啊,红薯的产量再高,但如果百姓根本无田可种,那些也还是饥民。
  你们往日都在朕的耳边说什么圣君、仁君,这些称号朕当然不会不喜欢。但在这些名号之外,朕最为在意的一是国强、二是民富,为了这一点,朕才走到今日。却不想……却不想现在宗藩之内,竟有郡王谋反……难到是朕做错了吗?”
  阁老,毕竟不是一般人。
  杨一清看到明晃晃的安王造反几个字,虽然眼睛陡然睁大,但在御前,他并没有失礼之举,一直等后面三位同僚全部看完。
  “陛下没有做错。”杨阁老屁股离凳,弯腰回话,“便是同父同母所生,也有贤与不肖之别。谋反逆王虽是太祖血胤,但行谋逆事,乃是上天所不容。陛下又何必自苛?”
  王炳心里也一样震撼,他说道:“杨阁老所言不错。陛下御极以来,万象更始,欣欣向荣,天下已现中兴之象。偶有反王,也是这些不肖子孙自己背弃祖宗天下。臣以为当此之时,朝廷应调派大军,雷霆平叛,以震宵小!”
  “以震宵小?”朱厚照转过头来,“王阁老说的宵小是指天下其他的藩王吗?”
  四位阁老听皇帝这个话,心头猛跳。
  该不会是因为安化王谋反一事,导致陛下对天下藩王都心生疑虑吧?
  这种事情,即便是作为阁老的王炳也不敢承担,他马上解释说:“臣是指不忠君父之人。陛下一贯重视亲亲之道,宗室之中绝不会再有第二个安逆,总是体谅陛下的藩王更多。”
  “好。朕不与你去纠结这些。”朱厚照蜻蜓点水而过,算是先给他们一个暗示,“便说这清理草场、军屯之事,应不应该继续。这个,朝廷要拿个主意的。否则陕西的官员怕是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。”
  王鏊说道:“陛下,是不是应该先平叛?”
  “这得问杨阁老。陕西巡抚王廷相是杨阁老的人。”
  杨一清不慌不忙,说道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天下没有杨阁老的人,都是陛下的人。”
  朱厚照笑了笑,“那杨阁老以为,平叛是否能行?”
  “宁夏镇北接朔方,西临固原、甘肃,凭一个反王,难有作为。只是,臣尚不知清理军屯、草场引起了多大非议。”
  “谁在非议?”朱厚照追问。
  “自然是那些侵占军屯的人。”
  “非议什么?”朱厚照仍然不饶。
  但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说了。
  呼得一声,秋风又吹拂而过。
  为什么没法回答,因为非议的内容,就是清理军屯,而清理军屯……是圣旨。
  朱厚照下了几分狠劲,“朕下的圣旨,若是合了他们心意,他们便遵守,不合他们心意他们便不遵守?那这天下是谁说了算?!仔细想来,倒是那些人更像是个皇帝!”
  咚咚咚四声。
  四位阁老都跪了下来。
  这件事从这个角度理解,问题就大了。
  “陛下息怒,臣以为宁夏镇必定不会如此大胆!陛下的圣旨也无人敢违抗!只是安逆蛊惑人心,诓骗百姓,因而才有此事。”
  朱厚照干脆的说:“朕管不得那么多弯弯绕绕。宁夏反叛,关键不在于朕怎么看,而在于天下怎么看。朕是别无选择的,只能告诉世人何为圣旨。杨阁老。”
  “老臣在。”
  “你给王廷相带个话。就说圣旨已下,万没有更改的道理,要他配合张璁,尽快办妥清理军屯一事。若是谁真的不满,那便让他学安逆事举兵造反!”
  王鏊有一丝的忧虑,他默默说道:“陛下,臣只怕刚过易折啊。”
  “先生这句话应该对那些反贼说,朕的圣旨都无用了,这是他们刚过易折。是他们要把朕架在火上烤,若是朝廷此事退却,以后不仅清理军屯之事,其他稍有难度的事都做不成。圣旨,不可违!”
  第五百四十六章 限制藩王财富
  大明有九边,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、蓟州镇、宣府镇、大同镇、山西镇(太原镇)、延绥镇(榆林镇)、宁夏镇、固原镇(陕西镇)、甘肃镇。
  为了防备蒙古人,九边陈兵百万,每年耗费军费数百万两,并且因为局势越发败坏,军费是渐次升高。
  实际上到嘉靖二十一年,由于防务压力变重,嘉靖皇帝又在九边之外置了众多新镇。
  再往前看,最早的北方只有四边,并无九边,九边本身也是因为防务压力变重而来。
  这是一个循环,因为吏治、卫所败坏,所以可战之兵变弱,早期设想好的防务体系维持不了,渐渐地露出更多的缺口,于是只能加派兵马,多置边镇,加派兵马又导致朝廷压力更重,进一步削弱国力,国力被削弱,军务便更为不堪,如此循环下去,使得明朝早期基本没有多少的军费到中后期要占据每年岁入的一半。
  这种恶性循环不给他打破,是绝对不可以的。
  眼下鞑靼进入疲弱期,朱厚照誓要趁此机会整顿边镇,清理军屯。
  宁夏镇,实际上只是开始。
  不过正经说起来,确实已经很多年了。很多年没有藩王造反了。
  消息传开的时候,京师哗然一片,大小臣工议论纷纷,内阁和皇帝收到的奏疏陡然增多。
  再上早朝之时,其他的议题也很难摆到平叛之事的前面。
  不过这一点到没什么好议的,现在的朱厚照不是那种只能号令京营的弱势皇帝,他肯定是一封圣旨,谕令固原、朔方兵马平定叛乱。
  关键在于平叛之后的事。
  在朱厚照看来,有两件。
  其一为清理军屯,这个要小范围内讨论,所以他找几位阁老,人一多七嘴八舌的其实不利于事情的推动。
  其二则是如何处置安化郡王以及庆王。
  这件事就要放到朝会之上讨论。因为朱厚照占了理,而且涉及到一些道德,不能偷偷摸摸就做了。
  反正是造反,这种事就是亲父子,也会相互见血。
  奉天殿早朝之上,更无人可以改变这一点。
  朱厚照端坐于龙椅,带着几分威严说道:“举兵起事、自号为朕,这等谋逆大罪,天所不容。安化郡王是首恶,不论是国法还是家法,朕都只能赐以死罪,这是他自己寻求的结果!”
  到目前为止,他还是克制的,没有杀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们。
  现在逮个一个机会,那是绝对不会放过。
  他的下方,文臣居左,武官居右,没有一个能说出不一样的结果。
  “至于那个庆王爷,你们以为应当如何处置?”
  左副都御史章懋说道:“微臣以为,庆王乃受胁迫,是逼不得已而为之,有此一节,则情有可原,虽有罪,却罪不至死。”
  “是受胁迫不假。但他毕竟委身于敌。朕这样讲吧,”朱厚照的剑眉配合着他居高位日久的威严,给人的感觉是颇有气势,“这次平叛,朕是有绝对的信心能胜的,但若是朝廷败了,那他庆王爷,是不是就跟着那个安逆去了?!到那时,他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忠诚、会记得朕这个皇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