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历史架空 > 大明嫡长子 > 大明嫡长子 第777节
  朱厚照脸色也僵住了,他问道:“你,为什么要这样?”
  马荣说:“大明国力强盛,适逢盛世之机,微臣想为陛下打下更多的疆土!”
  “还有吗?”
  “没了。”
  尤址惊疑,哪里有这样和皇帝说话的?
  但朱厚照却笑出了声,“朕说大明应该尚武。还是有效果的嘛。你们这些个将军竟然就忍耐不住了!哈哈!”
  马荣想开心又不是很敢,支支吾吾的,“陛……陛下,那您……您是同意微臣所奏吗?”
  “同意,为什么不同意?你要多少人?”
  “十万足够。”
  “马呢?”
  “二十万匹。”
  “那么你想打哪里?”
  马荣单膝跪地,“向西,先为陛下征讨哈萨克汗国。”
  “不,应对哈萨克汗国的策略,朕已经定了。他们新的大汗刚刚登位,现在?还不是时候。再说,你这是抢杨一清的功劳啊!”
  主要是再向北也没什么人了。
  这个时候北方没有沙皇俄国,只有一个莫斯科公国在东欧平原猥琐发育。
  而荒凉的西伯利亚也只有一个西伯利亚汗国,说是汗国,其实就是逃走的鞑靼人和一些其他民族的一个栖息地。
  小冰河时期又即将到来,北方更加寒冷。
  所以这一块地方真的是没什么价值。
  西伯利亚这个词语的意思就叫‘沉睡之地’。
  “马荣,如果朕命令你向北,你愿意么?”
  “陛下但有所命,微臣在所不辞!”
  “你过来。”朱厚照领着他走出这个暖阁,到对面的屋子,这间屋子里挂着地图,一个很大的大明全舆地图,“博望侯从海上向西,历经九年,探寻了世界上数以百计的国家。实际上也是向南。但是咱们北方的陆地却还是未知之地。
  眼下,世界各地交流不断,从西洋各国发生的战争来看,这个世界的规矩就是谁赢了战争,谁得到一切。既然是靠拳头解决问题,咱们炎黄子孙怕过谁?
  你就向北去,若是遇到什么部落,就对他们进行招安,朕愿意给他们封号,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属国,甚至愿意让他们南迁。北边环境太恶劣,到中原来生活亦无不可。只要他们臣服于大明,承认土地是大明的国土,这些条件都不是问题。”
  马荣当然没有不愿意,只是他有些不明白,“陛下,漠北蒙古已无强敌了。”
  “看来不明白?”朱厚照一下就瞧出他的疑惑所在,“博望侯你见过了没有?”
  “臣见了。”
  “那他有没有和你说,西方人发现了什么新大陆,他们要占领那片大陆?”
  马荣点头,“臣有所耳闻。”
  朱厚照拍了拍他的胸脯,“这是在瓜分世界。”
  “微臣明白,所以陛下要革新军制,为的就是在今后的世界之争中占得一席之地。”
  “那么这个地方为什么不可以先声名为我大明的地界?”朱厚照手臂扬起指着,“他们不都是谁先宣布谁先得?这些地方咱们去宣布,而且要正式的宣布,如此一来,今后谁要再染指这里,那就是与大明开战,这个问题不管是谁都得好好考虑考虑。
  朕明白,你是觉得这种地方实在没什么价值,荒凉、寒冷,马都活不下去别说人了。但朕不这么想,朕,要把这里统统都拿下来!让我大明的陆地疆界再行扩充!”
  甚至都没有一个理由。
  就是单纯的皇帝的一种欲望。
  其实朱厚照也说不出什么理由,西伯利亚即使在现代仍然是环境恶劣、人烟稀少的地区,虽然自然资源丰富,但在1525年,他总不能拿石油、天然气说事吧?
  “武功伯,你可愿意?”
  马荣立马行礼,“微臣愿意!不过……”
  “恩?”
  “不过向北的话,便不需要十万人马了。只是愿意给他们提供栖息地,便已经能招安一部分部落了。”
  朱厚照说:“但你要组建蒙古骑兵的方式,朕觉得还是有实践的意义的,不过适合这种标准的战士不好找,你得慢慢来,不要就此放弃了。”
  历史上的俄国为什么拿下了西伯利亚,以及东北亚的大片土地?
  他们是用金钱收买哥萨克骑兵的高层,再通过政治上拉拢,最后让这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团体成为他们征服西伯利亚的主要力量。
  俄国人似乎有靠钱来圈养一个武装部队的历史传统,这种状态在他们那里可以维持,君主似乎也没那么害怕。
  就像二十一世纪,车臣武装就是拿着俄罗斯政府每年的高额补贴,小卡德罗夫那句‘我是普京的战士,我会为他死’的价格是每年3700亿卢布,大约是人民币300亿。
  童叟无欺,价格公道。
  朱厚照不记得哥萨克骑兵到底是什么年代开始向东征伐的,
  但他们总会来。
  所以他答应马荣的奏请,他也需要这样一支骑兵。
  当然,政治上的隐患从马荣开口第一句他就已经想到了。
  一支骁勇善战、无需中央财政支持的精锐骑兵,肯定会有变心的那一天。
  但至少他相信马荣,
  为什么?
  因为北边什么都没有,他还是毫不犹豫的遵守了这个命令。
  除此之外,马荣北进会多出好几年的时间,在这个时间里大明会完成军制革新,所以他就算强,但也不是一家独大。
  简单的说,这个考验被朱厚照用政治手腕暂时化解了。
  只是武人的马荣大概是想不到天子在一瞬间还有那么多的心思,
  他原本的预期是皇帝可能会收拾他,但真实的结果却与他的想象差之千里。
  “在想什么?”朱厚照看他不讲话。
  马荣告罪,“微臣失态,陛下恕罪。微臣是在想,在来时的路上,还担心奏对不妥,惹怒了陛下。没想到……”
  朱厚照眉毛一动,看来他很清楚自己冒得政治风险。
  按下表情上的些微诧异,他说道:“武功伯,千年来的历史证明,北方广阔的草原总是会养育出一个族群的,匈奴、突厥、蒙古……他们不会消失。与其如此,不如让草原上奔跑的是我大明的牧民,谁说大明就不能有放牧的百姓了?在吕宋,那里有靠采集生活的,在辽东黑龙江还有靠渔猎生活的。
  耕种、放牧、渔猎这绝不是是否属于大明人的标志。那还有出海捕鱼的呢,又怎么算?朕这个皇帝愿意接纳他们,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过日子,你也不要有这样的愚见,只要他们愿意认朕这个皇帝,认大明这个国家。
  老百姓嘛,总要活下去,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靠草原就吃草原,朝廷何必要管那么多?你说是不是?!”
  马荣赞道:“陛下英明。这几年来,朝廷在漠南蒙古多行封赏,确实让草原恢复了安定。”
  “所以么,这不是挺好的嘛?朕还在筹划,要不这蒙古的大汗就让朕来当!他忽必烈能到中原来当皇帝,我朱厚照就不能到蒙古去当大汗?没这个道理!”
  这个路子有些野,马荣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  其实朱厚照也不是随便说说,控制蒙古出了多封部落的王爷,主要一个就是要给他们找个共同的主子,那么就是大汗。
  核心目标就是管控这些部落之间的争端——谁也不能统一蒙古。
  实际上满清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,从皇太极开始,蒙古各部都会给皇帝上奏表,奉上汗号。
  而且满清还有个更绝、更缺德的法子。
  他们把藏转佛教带到了蒙古,用宗教的方法让这群马上汉子全都信佛,规定每个家庭只允许一人留在家中,其余必须出家做法。
  出了家么,自然就得不近女色,不能生孩子,虽说偶尔有一两个花和尚,但总体上蒙古人口被控制住了。
  再有,因为推行佛教,好好的一个尚武民族,硬生生给弄成了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人。
  后来的历史证明,这个法子也很管用。
  第八百七十一章 左边是政务、右边是军务
  奏疏制度改革以后,皇帝以密旨和全国大臣进行‘私密通话’。
  像是边镇总兵官接连抵京这种敏感信息,先前都是保密的。
  这样可以暂时拖住一两个月。
  虽说现在九边安定,但朱厚照做事情已经习惯性严谨,不能在涉及到军队方面还马马虎虎,随便搞搞。
  这也就使得每个总兵只以为是皇帝密宣他们入京,而根本不知道其他边镇的情况。
  就是这个小小的奏疏制度的改动,对于君主权力的加强那是空前的。
  包括在京的大臣,他们也完全不知道皇帝忽然宣调多位总兵入京,直到这些人出现在京师。
  这个事情让不少大臣感到震撼。
  天子以如此方式治国,全国上下的情况都在天子一人手中。
  侍从室虽然辅助皇帝做些文字工作,但那几个人根本没有内阁阁老那样的政治能量。
  换句话说,君权已经无可制衡。
 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,想要与皇帝对抗,那么必然是要联手密谋,甚至要经过长期的准备策划。
  你不可能一人忽然跳出来说,天子无德,反了它丫的。
  现如今,哪怕是弹劾一个大臣,那也是朱厚照让他有动静,他才有动静。
  因为他可以选择不把奏疏公开,
  如此,则一封封骂人的奏疏就失去了意义。
  更没有大臣敢宣扬,说大伙来看看,我给皇帝上奏了这些……
  当然了,最终还剩一个当庭弹劾的办法,不过要闹到这个程度,事情就大了,所以数量并不是很多。
  总归是那帮文人骂来骂去的小事被根治住了。
  对于这次军制改革,朝中的大臣就有这样的感觉,